两千多年来,鼓楼区"拥三山入怀中,抚二塔于膝下",文物古迹遍地,数不尽的古厝故事,滋养着城市之根。由于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鼓楼区自觉肩负起传承和保护文物古迹、文化遗产的使命与责任,在延续历史文脉中推进城区高质量发展。
市民李宝惠:每次我们检查都要非常认真,看下这些东西是虫子咬过的地方,我们要看下有没有空鼓,如果是空鼓说明蚂蚁都搬家进去了,我们就要请专业师傅过来把这些蚂蚁都赶走。
在鳌峰坊李世甲故居,市民李宝惠正带着女儿仔细查看李世甲故居各处是否有被破坏的痕迹,并不时地告诉女儿一些文物保护的知识。如今他和女儿都有一个新身份--文物保护志愿者,同时他们也是首批参与鼓楼"文物守护认领"的家庭之一。
市民李宝惠:现在我从事的工作跟文保有类似的交集,这次得知鼓楼区在做文保志愿者活动,我第一时间参与,而且以家庭的形式方式参与,我觉得未来更多的文保需要传承,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或者是从娃娃抓起。
鼓楼文物"家底"厚实,统计显示,辖区范围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81处,而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有253处。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同样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此次,鼓楼针对这些非定级文物点开展对外认领工作。按照规定,认领文物的志愿者,每月要对文物点进行两次以上巡查,并及时做好记录和反馈。
鼓楼区博物馆馆长林声哲: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属于福州古厝,我们目的是把这个古厝推出来,我们的力量毕竟有限,鼓励大部分人参与进来,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同时又可以对众多的文物提供保障。
每一处古迹、每一件文物都是鼓楼历史长河中的重要角色和城市基因。事实上,除了调动社会力量,鼓楼区早早就把文物保护列入城区建设的统筹规划,今年已完成《鼓楼不可移动文物画册》编制工作,将各级文物点图文信息汇编成册。此外,每年鼓楼区各街道(镇)都签订文物安全管理责任状,根据文物属地管理原则,层层落实文物安全工作。今年,鼓楼区还将无明确管理使用单位的文保单位和文物点纳入数字鼓楼网格化管理系统。
鼓楼区博物馆馆长林声哲:近年来我们鼓楼区对文物保护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在做改造,除了鳌峰坊历史文化街区之外,我们对冶山片区的改造以及于山片区的改造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同时我们鼓楼区还推出了背街小巷的改造,运用现有的资源对街区文化进行提升改造,修复完成以后对市民免费开放。
接下来,鼓楼区将继续加强三坊七巷、朱紫坊、鳌峰坊等资源整合,不断挖掘相关街巷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民间传说等元素,延续历史文脉,实现文化传承与城市文明发展相得益彰。
来源:福州新闻
编辑:翁彬冰 责编:卢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