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283545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福州多措并举治理交通拥堵 城区路网密度跃居全国前列 [editor] => (编辑)林昱星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2-09-04 09:29:18 [createdby] => 10006 [createdip] => 112.54.37.33 [published] => 2022-09-04 11:31:11 [publishedby] => 10006 [modified] => 2022-09-04 11:31:27 [modifiedby] => 10054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841 [virtual_pv] => 473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01830618bdfbc00100006d9b7e69b2af [cdv_type] => 1 [content] =>

高峰期道路上的车辆排起“长龙”,时间流逝却移动缓慢,是很多市民都会经历的烦恼。

群众的难点堵点,就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着力点。2016年,福州市正式向拥堵“宣战”,启动治理城区交通拥堵专项行动。截至2021年底,城区道路长度增长1.5倍,城区路网密度跃居全国前列,交通高峰拥堵延迟指数由1.73下降至1.68,高峰小时平均车速由26.45公里上升为27.9公里,城区平均车速同比提升22%。

园中互通。记者 叶义斌 摄

“智慧大脑”全面指挥

要素高效调度

“金山大道出城方向5个路口,一路畅行无阻。”这是家住福州大学城的孙先生在朋友圈晒出的出行体验。

福州市区,以20%的面积吞吐着76%的出行量,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出行频次居高不下,畅行“密码”何在?答案藏在我市搭建的交通大数据平台中。

以全市的交通实际情况为底图,集成交通流检测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仿真系统等打造的“智慧大脑”——福州公安智能交管大数据平台,让福州在科技疏堵的道路上疾行。

“智慧大脑”集成了市区所有的科技前端设备,实现对人、车、路交通状态的透彻感知。“平台每秒可分析1万条数据,每天不间断计算8.6亿条数据,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研判,实现对车流的监测预警和高效调度。”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智慧大脑”指挥,交通信号灯更“聪明”。福州在全国率先实现交通信号灯100%中心联网联控,通过信号灯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一键式远程控制、自动调试配时、实时预警流量变化等,一改过去人工手动调节模式,机动车红灯等待时间缩短20%~40%。同时,“绿波通行”全面铺开,市民只需保持一定时速行驶,就能体验“一路绿灯”的畅快。

“智慧大脑”实时感知,“5分钟”缓解堵情。交警部门将城区路网进行网格化划分,配置视频网格巡查员,在后台精确掌握拥堵成因和突发事件,指挥就近骑警快速排堵。在此基础上,去年我市试点二环路高峰时段交通排堵“1、3、5”分钟快速响应处置机制,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舒心。

“接二连三”打通堵点

城市“舒筋展骨”

“我们天天都在路上跑,隧道拓宽了,路面拥堵压力小了,出行更顺畅了。”说到今年6月通车的金鸡山溪口隧道,的哥老赵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二环路的重要节点,1996年建成的金鸡山隧道仅有双向四车道,在激增的车流量面前日益捉襟见肘。2015年,拓宽后的双向八车道让市民顿感“扬眉吐气”,2022年,“三胎”溪口隧道通车。

金鸡山隧道的一次次扩容,正是我市下定决心大力治堵的生动体现。从2016年至今,由市城乡建设局牵头,我市集中精力补足道路短板,已开展两轮硬件建设,总计生成581个项目,二环五四路口改造、浦上大道(闽江大道-金洲南路)改造、尤溪洲北桥头立交改造、西岭互通铜盘路接线工程等相继完成,路网四通八达,城市“舒筋展骨”——

“环”“环”相扣,快速通达。2020年,作为福州又一条“接二连三”联络干道,西岭互通铜盘路接线工程建成通车,将原先半小时的车程缩短到6分钟。聚焦“接二连三”打通重大堵点,我市搭建起“两环”“十五条接二连三联络性通道”路网骨架,城区规划干路网建成率超过85%。

从窄小拥堵的小巷,到双向六车道,全长2.93公里的义北路北段道路工程“大肚能容”,有效缓解五四路和福飞路的交通压力;工业北路延伸段南段另辟蹊径,有效分流西二环车流……城市路网愈织愈密,市民出行更加畅通。

“我市创新探索‘快进快出、接二连三、畅通节点、路口改造、保障人非’等治堵举措,推动城区路网大规模升级。”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城区道路长度已由2012年的1170.8公里提升到2021年的2851.41公里;城区路网密度由2012年的4.88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2021年的8.05公里/平方公里,跃居全国前列。

如今,依偎青山绿水,一条条宽阔、平坦、整洁的道路纵横交错、互联互通,串起福州市民幸福的“康庄大道”。

公共交通提档升级

引领绿色风尚

2022年8月,地铁6号线首发,从仓山潘墩站出发,载着榕城市民跨越闽江,一路南下,40多分钟抵达滨海新城。“美好出行的时代来了!”地铁6号线的开通,让工作在新区、生活在城区的市民陈明娜格外振奋。

地铁“加盟”,公共交通提档升级。从“地无寸铁”到“四线齐发”,如今我市地铁运营里程达110.68公里,运营车站74座(4座换乘站),日均40万客流充分彰显地铁的独特魅力。

发展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是国际公认的缓堵良方。十年间,福州市交通运输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车辆数从3408辆增至4702辆,线路从199条增至319条,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2.0%,公交线网密度达3.4公里/平方公里,城区出门500米就能坐上公交。

智慧加持,破解“等车难”“等车慢”。我市相继推出定制公交、接驳专线、通勤快线、高峰快线、节假日专线、7686专线、环线公交等特色服务模式,满足多元化需求。市区20多条地铁接驳专线,和地铁互喂客流,共同构建绿色畅行圈。

家住榕发乌山郡的市民赵莹幸福感满满:“家门口开了地铁接驳25号专线,我们专程去打卡了梁厝历史文化街区,太方便了,以后每个周末都要坐着地铁游福州,将榕城‘走透透’。”

“聪明车、智慧路”,为缓堵贡献数字化方案。得益于公交“智脑”建设,我市探索“大小车混搭”、高峰应急调度模式,根据实时客流数据和道路条件智能调度排班,通行效率持续上升,等车慢、挤不上车等现象大大缓解。

“一路一策”,灵活应对“停车难”。去年以来,福州交警推出多项停车管理便民举措:夜间支路街巷在不影响通行的情况下,允许临时停车,日均惠及10万车辆;施划1.2万余个停车泊位方便市民停车;在城区477家停车场接入智慧停车系统。

我市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福州市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实施方案》,至2025年,福州市将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建设5处大型换乘停车场,打造5处具有公交换乘、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等功能的城市交通“微枢纽”。

展望有福之州,大道通衢,车轮滚滚,一路畅行,正鸣奏出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生动的“交响曲”!

精彩回眸

2012年,全长约50公里的三环路主线通车,系我省最长的城市快速环路。

2016年,启动治理城区交通拥堵专项行动,成立福州市治理城区交通拥堵工作小组。

2016年5月18日,福州地铁1号线一期南段开通试运营;2017年1月6日,一期北段开通试运营。

2017年,华林高架跨站东路工程作为第一批缓堵项目全线完工,打通二环经站东路至三环路的交通节点。

2017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自主研发的信号灯智能控制平台上线,使福州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交通信号灯100%中心联网联控、首个制定《城市信号灯配时原则和标准》实施标准化配时的城市。

2017年5月30日,福州公交集团智能调度系统全面上线,集团运营的3800余辆公交车(含康驰新巴士公司)全部进行智能调度。

2019年4月11日,康驰公司开通全省首批地铁接驳1号专线、2号专线,预示着福州正式迈入“微公交”时代。

2021年,被喻为“3.5环”的新店外环路建成通车,主线作为快速路实现城区交通对外联络的串联功能。

2021年,推出二环路高峰时段(7时至9时、17时至19时)交通排堵“1、3、5”分钟快速响应处置机制。

2022年,提出城区“四环线”方案,形成串联福州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城的全线不收费市政快速环线。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林昱星 责编:庄颖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209\/d7c1e7c3281a4b32d2001be8756bd588.jpeg","id":"2442186"}] [url] => /p/283545.html [all_pv] => 841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209/d7c1e7c3281a4b32d2001be8756bd588.jpeg ) 1

福州多措并举治理交通拥堵 城区路网密度跃居全国前列

2022-09-04 11:31   福视悦动  

高峰期道路上的车辆排起“长龙”,时间流逝却移动缓慢,是很多市民都会经历的烦恼。

群众的难点堵点,就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着力点。2016年,福州市正式向拥堵“宣战”,启动治理城区交通拥堵专项行动。截至2021年底,城区道路长度增长1.5倍,城区路网密度跃居全国前列,交通高峰拥堵延迟指数由1.73下降至1.68,高峰小时平均车速由26.45公里上升为27.9公里,城区平均车速同比提升22%。

园中互通。记者 叶义斌 摄

“智慧大脑”全面指挥

要素高效调度

“金山大道出城方向5个路口,一路畅行无阻。”这是家住福州大学城的孙先生在朋友圈晒出的出行体验。

福州市区,以20%的面积吞吐着76%的出行量,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出行频次居高不下,畅行“密码”何在?答案藏在我市搭建的交通大数据平台中。

以全市的交通实际情况为底图,集成交通流检测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仿真系统等打造的“智慧大脑”——福州公安智能交管大数据平台,让福州在科技疏堵的道路上疾行。

“智慧大脑”集成了市区所有的科技前端设备,实现对人、车、路交通状态的透彻感知。“平台每秒可分析1万条数据,每天不间断计算8.6亿条数据,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研判,实现对车流的监测预警和高效调度。”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智慧大脑”指挥,交通信号灯更“聪明”。福州在全国率先实现交通信号灯100%中心联网联控,通过信号灯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一键式远程控制、自动调试配时、实时预警流量变化等,一改过去人工手动调节模式,机动车红灯等待时间缩短20%~40%。同时,“绿波通行”全面铺开,市民只需保持一定时速行驶,就能体验“一路绿灯”的畅快。

“智慧大脑”实时感知,“5分钟”缓解堵情。交警部门将城区路网进行网格化划分,配置视频网格巡查员,在后台精确掌握拥堵成因和突发事件,指挥就近骑警快速排堵。在此基础上,去年我市试点二环路高峰时段交通排堵“1、3、5”分钟快速响应处置机制,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舒心。

“接二连三”打通堵点

城市“舒筋展骨”

“我们天天都在路上跑,隧道拓宽了,路面拥堵压力小了,出行更顺畅了。”说到今年6月通车的金鸡山溪口隧道,的哥老赵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二环路的重要节点,1996年建成的金鸡山隧道仅有双向四车道,在激增的车流量面前日益捉襟见肘。2015年,拓宽后的双向八车道让市民顿感“扬眉吐气”,2022年,“三胎”溪口隧道通车。

金鸡山隧道的一次次扩容,正是我市下定决心大力治堵的生动体现。从2016年至今,由市城乡建设局牵头,我市集中精力补足道路短板,已开展两轮硬件建设,总计生成581个项目,二环五四路口改造、浦上大道(闽江大道-金洲南路)改造、尤溪洲北桥头立交改造、西岭互通铜盘路接线工程等相继完成,路网四通八达,城市“舒筋展骨”——

“环”“环”相扣,快速通达。2020年,作为福州又一条“接二连三”联络干道,西岭互通铜盘路接线工程建成通车,将原先半小时的车程缩短到6分钟。聚焦“接二连三”打通重大堵点,我市搭建起“两环”“十五条接二连三联络性通道”路网骨架,城区规划干路网建成率超过85%。

从窄小拥堵的小巷,到双向六车道,全长2.93公里的义北路北段道路工程“大肚能容”,有效缓解五四路和福飞路的交通压力;工业北路延伸段南段另辟蹊径,有效分流西二环车流……城市路网愈织愈密,市民出行更加畅通。

“我市创新探索‘快进快出、接二连三、畅通节点、路口改造、保障人非’等治堵举措,推动城区路网大规模升级。”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城区道路长度已由2012年的1170.8公里提升到2021年的2851.41公里;城区路网密度由2012年的4.88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2021年的8.05公里/平方公里,跃居全国前列。

如今,依偎青山绿水,一条条宽阔、平坦、整洁的道路纵横交错、互联互通,串起福州市民幸福的“康庄大道”。

公共交通提档升级

引领绿色风尚

2022年8月,地铁6号线首发,从仓山潘墩站出发,载着榕城市民跨越闽江,一路南下,40多分钟抵达滨海新城。“美好出行的时代来了!”地铁6号线的开通,让工作在新区、生活在城区的市民陈明娜格外振奋。

地铁“加盟”,公共交通提档升级。从“地无寸铁”到“四线齐发”,如今我市地铁运营里程达110.68公里,运营车站74座(4座换乘站),日均40万客流充分彰显地铁的独特魅力。

发展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是国际公认的缓堵良方。十年间,福州市交通运输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车辆数从3408辆增至4702辆,线路从199条增至319条,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2.0%,公交线网密度达3.4公里/平方公里,城区出门500米就能坐上公交。

智慧加持,破解“等车难”“等车慢”。我市相继推出定制公交、接驳专线、通勤快线、高峰快线、节假日专线、7686专线、环线公交等特色服务模式,满足多元化需求。市区20多条地铁接驳专线,和地铁互喂客流,共同构建绿色畅行圈。

家住榕发乌山郡的市民赵莹幸福感满满:“家门口开了地铁接驳25号专线,我们专程去打卡了梁厝历史文化街区,太方便了,以后每个周末都要坐着地铁游福州,将榕城‘走透透’。”

“聪明车、智慧路”,为缓堵贡献数字化方案。得益于公交“智脑”建设,我市探索“大小车混搭”、高峰应急调度模式,根据实时客流数据和道路条件智能调度排班,通行效率持续上升,等车慢、挤不上车等现象大大缓解。

“一路一策”,灵活应对“停车难”。去年以来,福州交警推出多项停车管理便民举措:夜间支路街巷在不影响通行的情况下,允许临时停车,日均惠及10万车辆;施划1.2万余个停车泊位方便市民停车;在城区477家停车场接入智慧停车系统。

我市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福州市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实施方案》,至2025年,福州市将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建设5处大型换乘停车场,打造5处具有公交换乘、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等功能的城市交通“微枢纽”。

展望有福之州,大道通衢,车轮滚滚,一路畅行,正鸣奏出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生动的“交响曲”!

精彩回眸

2012年,全长约50公里的三环路主线通车,系我省最长的城市快速环路。

2016年,启动治理城区交通拥堵专项行动,成立福州市治理城区交通拥堵工作小组。

2016年5月18日,福州地铁1号线一期南段开通试运营;2017年1月6日,一期北段开通试运营。

2017年,华林高架跨站东路工程作为第一批缓堵项目全线完工,打通二环经站东路至三环路的交通节点。

2017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自主研发的信号灯智能控制平台上线,使福州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交通信号灯100%中心联网联控、首个制定《城市信号灯配时原则和标准》实施标准化配时的城市。

2017年5月30日,福州公交集团智能调度系统全面上线,集团运营的3800余辆公交车(含康驰新巴士公司)全部进行智能调度。

2019年4月11日,康驰公司开通全省首批地铁接驳1号专线、2号专线,预示着福州正式迈入“微公交”时代。

2021年,被喻为“3.5环”的新店外环路建成通车,主线作为快速路实现城区交通对外联络的串联功能。

2021年,推出二环路高峰时段(7时至9时、17时至19时)交通排堵“1、3、5”分钟快速响应处置机制。

2022年,提出城区“四环线”方案,形成串联福州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城的全线不收费市政快速环线。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林昱星 责编: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