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265161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与绿同行 “福”满榕城 [editor] => (编辑)林昱星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2-05-25 13:50:05 [createdby] => 10006 [createdip] => 112.54.37.33 [published] => 2022-05-25 13:50:08 [publishedby] => 10006 [modified] => 2022-05-25 16:55:26 [modifiedby] => 10092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779 [virtual_pv] => 389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0180f9c1a571c001000062c41b05fb91 [cdv_type] => 1 [content] =>

从让人敬而远之的黑臭水体,到风廊、水道、绿带交织的河道,这是福州写下的“治水新曲”;由破解“垃圾围城”难题的红庙岭填埋场,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森林式循环经济生态园区,这是福州绿色生活的创新实践;从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榕树绿”,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千园之城”,这是福州守好“生态宝库”的积极探索。

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期间,就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开启了许多重大实践。沿着“3820”战略工程的指引,30年来,福州不断书写生态文明的崭新答卷,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样本。绿色,已成为这座山水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宁的最美底色。

西湖公园与左海公园犹如福州的城市绿肺。记者 林双伟 摄

在水一方 绘幸福图景

“五一”假期,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内,三捷河上悠然泛舟的市民群众,成为沿线的美丽风景。从断头淤积、黑臭难闻,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福州这座水城,写满了科学生态与坚持不懈的治水故事。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在福建、福州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和推动,福州水系治理擂响战鼓——按“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的十六字治理方针,源头治理、生态引水、内河立法及西湖综合整治,“努力实现把福州内河建成文明河、经济河、旅游河的目标”。

从2011年的32条内河阶段性整治完成,到2012年度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再到2016年覆盖主城区92条主干河道(含44条黑臭水体)的综合治理,循着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州治水留下的宝贵财富和创新做法,30年间,福州用绿意满眼的新图景,重新定义了身边的幸福。

除了讲好福州故事的悠悠水脉,在福州,“两江”、湿地与海湾,也是山水画卷的一抹亮色。

水体治理、岸线整治,公园提升、山体修复……从城市到乡村,从上游到入海口,闽江、乌龙江两江四岸,迎来一场美丽蝶变。一条条精品景观带旅游线路,让140公里的江岸线,画出串山连水的“诗和远方”。

由江畔一路前行,拥有35公里滨海岸线,25公里长的延绵沙滩的滨海新城岸段映入眼帘,它也是我省唯一入选全国8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推荐名单)的海湾。

作为岸段亮点,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推动,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得以建立,并用10年时间实现了创建县级、晋升省级、升格国家级“三级跳”。如今,自由嬉戏的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亚成鸟,成了这里生态最鲜活的记录者。

在该岸段,东湖湿地、漳港海蚌增殖保护区也用满目的绿,汇聚成江、海、山、林、沙、鸟生态要素交汇映衬的景观,成为“清新福建”的一张亮丽生态名片。

“锚定”生态 创“时尚”生活

今年4月,红庙岭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基地落地建成。“绿意”充盈的展馆内,一卷横跨30年的福州生态文明建设画卷徐徐展开。

1992年,为破解“垃圾围城”难题,在全面调研、多方选址的基础上,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前瞻性规划,决定选址红庙岭,建设当时福州城区唯一、全国最大的垃圾综合处理场这一跨世纪的造福工程。

30年间,福州接力传承、践守初心,按照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一代又一代生态建设者,将红庙岭打造成一座涵盖厨余、有害、大件的完整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的“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森林式循环经济生态园区。

垃圾进厂,出厂的却是电、基肥、生物柴油、环保透水砖;无法“消化”的厨余沼渣、大件园林厂的木屑等集中到协同处置项目用于焚烧发电;单个项目中产生的沼气、余热可用于项目内部发电、保温……

各类垃圾尽数变废为宝,园区实现了“近零排放”。每年可节约能耗约23.4万吨标准煤,减排约53.8万吨二氧化碳,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的建成,为福州生活垃圾分类打通“最后一公里”。2019年5月起,福州市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推行;2020年12月31日,福州在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中率先步入了生活垃圾“零填埋”时代。

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为新习惯,绿色生活方式在榕城大地盛行——从全国首推“三端四定”工作模式,实现垃圾分得清、收得齐、运得走、处理好到《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福州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各项指标均走在全国前列——

2021年,福州市城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达85%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在垃圾分类住建部大城市考评中位居第一档(第5名)。

悉心守绿 护“福地”清新

“榕树是福州的市树,千百年来与福州的发展历史紧密相连。它枝繁叶茂,苍劲挺拔,荫泽后人,造福一方,在调节气候、绿化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4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一篇题为《让榕树造福榕城》的跋中这样写道。

岁月如梭,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州调研时又提出“福州要多植榕树”。

向往绿色的种子一经种下,便破土生根,枝繁叶茂。秉承着总书记“多植榕树”的生态构想,福州以城乡为画布,以草木为画笔,种树木、拓绿地、建公园,以生态绿色铺就幸福生活。

在河道网络上建公园,福州以整治后的内河步道及绿带为“串”,延伸出的块状绿地为“珠”,建起了379个串珠公园,打造出500多公里滨河绿带。在历史文化风貌区建公园,福州将文化古迹完整展示出来,再通过补植烘托园林氛围,与当代城市风光、居民生活融在一起……

作为全国最“绿”的城市之一,从“全民动员、绿化福州”,到“绿进万家、绿满榕城”,历届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珍视福州的生态优势,倾心呵护绿水青山。目前,近1500个大小公园星罗棋布,福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3.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2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5%,在这座“千园之城”,市民真正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

从城区到乡野,福州还不断拓宽“增绿”边界。2017年与2018年,福州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成为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刊推介森林城市建设优秀案例。“城在林中、人在绿中”已然成为福州的“烫金名片”。

福州还大力开展“村植千树”村庄绿化行动,全市已全面完成1800个行政村村庄绿化任务,共种植各类果树和乡土树种194万余株,让绿意在乡野绵延。

时代号角,吹响奋斗新篇。赓续奋斗,福州勇往直前。福州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用心画好有福之州的幸福“山水画”。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林昱星 责编:林真贞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205\/c62775cb89b3293cefe5290dcdd18f93.jpeg","id":"2340696"}] [url] => /p/265161.html [all_pv] => 779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2] => Array ( [0] => 福州 [1] => 垃圾 [2] => 生态 [3] => 习近平 [4] => 总书记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205/c62775cb89b3293cefe5290dcdd18f93.jpeg ) 1

与绿同行 “福”满榕城

2022-05-25 13:50   福视悦动  

从让人敬而远之的黑臭水体,到风廊、水道、绿带交织的河道,这是福州写下的“治水新曲”;由破解“垃圾围城”难题的红庙岭填埋场,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森林式循环经济生态园区,这是福州绿色生活的创新实践;从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榕树绿”,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千园之城”,这是福州守好“生态宝库”的积极探索。

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期间,就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开启了许多重大实践。沿着“3820”战略工程的指引,30年来,福州不断书写生态文明的崭新答卷,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样本。绿色,已成为这座山水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宁的最美底色。

西湖公园与左海公园犹如福州的城市绿肺。记者 林双伟 摄

在水一方 绘幸福图景

“五一”假期,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内,三捷河上悠然泛舟的市民群众,成为沿线的美丽风景。从断头淤积、黑臭难闻,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福州这座水城,写满了科学生态与坚持不懈的治水故事。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在福建、福州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和推动,福州水系治理擂响战鼓——按“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的十六字治理方针,源头治理、生态引水、内河立法及西湖综合整治,“努力实现把福州内河建成文明河、经济河、旅游河的目标”。

从2011年的32条内河阶段性整治完成,到2012年度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再到2016年覆盖主城区92条主干河道(含44条黑臭水体)的综合治理,循着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州治水留下的宝贵财富和创新做法,30年间,福州用绿意满眼的新图景,重新定义了身边的幸福。

除了讲好福州故事的悠悠水脉,在福州,“两江”、湿地与海湾,也是山水画卷的一抹亮色。

水体治理、岸线整治,公园提升、山体修复……从城市到乡村,从上游到入海口,闽江、乌龙江两江四岸,迎来一场美丽蝶变。一条条精品景观带旅游线路,让140公里的江岸线,画出串山连水的“诗和远方”。

由江畔一路前行,拥有35公里滨海岸线,25公里长的延绵沙滩的滨海新城岸段映入眼帘,它也是我省唯一入选全国8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推荐名单)的海湾。

作为岸段亮点,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推动,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得以建立,并用10年时间实现了创建县级、晋升省级、升格国家级“三级跳”。如今,自由嬉戏的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亚成鸟,成了这里生态最鲜活的记录者。

在该岸段,东湖湿地、漳港海蚌增殖保护区也用满目的绿,汇聚成江、海、山、林、沙、鸟生态要素交汇映衬的景观,成为“清新福建”的一张亮丽生态名片。

“锚定”生态 创“时尚”生活

今年4月,红庙岭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基地落地建成。“绿意”充盈的展馆内,一卷横跨30年的福州生态文明建设画卷徐徐展开。

1992年,为破解“垃圾围城”难题,在全面调研、多方选址的基础上,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前瞻性规划,决定选址红庙岭,建设当时福州城区唯一、全国最大的垃圾综合处理场这一跨世纪的造福工程。

30年间,福州接力传承、践守初心,按照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一代又一代生态建设者,将红庙岭打造成一座涵盖厨余、有害、大件的完整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的“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森林式循环经济生态园区。

垃圾进厂,出厂的却是电、基肥、生物柴油、环保透水砖;无法“消化”的厨余沼渣、大件园林厂的木屑等集中到协同处置项目用于焚烧发电;单个项目中产生的沼气、余热可用于项目内部发电、保温……

各类垃圾尽数变废为宝,园区实现了“近零排放”。每年可节约能耗约23.4万吨标准煤,减排约53.8万吨二氧化碳,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的建成,为福州生活垃圾分类打通“最后一公里”。2019年5月起,福州市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推行;2020年12月31日,福州在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中率先步入了生活垃圾“零填埋”时代。

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为新习惯,绿色生活方式在榕城大地盛行——从全国首推“三端四定”工作模式,实现垃圾分得清、收得齐、运得走、处理好到《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福州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各项指标均走在全国前列——

2021年,福州市城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达85%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在垃圾分类住建部大城市考评中位居第一档(第5名)。

悉心守绿 护“福地”清新

“榕树是福州的市树,千百年来与福州的发展历史紧密相连。它枝繁叶茂,苍劲挺拔,荫泽后人,造福一方,在调节气候、绿化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4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一篇题为《让榕树造福榕城》的跋中这样写道。

岁月如梭,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州调研时又提出“福州要多植榕树”。

向往绿色的种子一经种下,便破土生根,枝繁叶茂。秉承着总书记“多植榕树”的生态构想,福州以城乡为画布,以草木为画笔,种树木、拓绿地、建公园,以生态绿色铺就幸福生活。

在河道网络上建公园,福州以整治后的内河步道及绿带为“串”,延伸出的块状绿地为“珠”,建起了379个串珠公园,打造出500多公里滨河绿带。在历史文化风貌区建公园,福州将文化古迹完整展示出来,再通过补植烘托园林氛围,与当代城市风光、居民生活融在一起……

作为全国最“绿”的城市之一,从“全民动员、绿化福州”,到“绿进万家、绿满榕城”,历届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珍视福州的生态优势,倾心呵护绿水青山。目前,近1500个大小公园星罗棋布,福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3.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2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5%,在这座“千园之城”,市民真正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

从城区到乡野,福州还不断拓宽“增绿”边界。2017年与2018年,福州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成为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刊推介森林城市建设优秀案例。“城在林中、人在绿中”已然成为福州的“烫金名片”。

福州还大力开展“村植千树”村庄绿化行动,全市已全面完成1800个行政村村庄绿化任务,共种植各类果树和乡土树种194万余株,让绿意在乡野绵延。

时代号角,吹响奋斗新篇。赓续奋斗,福州勇往直前。福州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用心画好有福之州的幸福“山水画”。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林昱星 责编:林真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