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258459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非遗里的闽人智慧 | 珍石本天成 雕琢倚巧思 [editor] => (责编)林真贞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2-04-25 08:42:08 [createdby] => 10092 [createdip] => 112.54.37.33 [published] => 2022-04-25 08:42:08 [publishedby] => 10092 [modified] => 2022-04-25 08:46:41 [modifiedby] => 10054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740 [virtual_pv] => 452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1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cdv_type] => 0 [content] =>

寿山石颜色变幻多端,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因石施艺、因色取巧,需要进行高难度雕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寿山石雕刻艺术家林飞正在施展巧雕技艺。 陈伟凯 摄

寿山石是中华瑰宝,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作为福州特有的名贵石材,寿山石石质晶莹、脂润,色彩斑斓,色泽亮丽,色界分明,具有稀有性和人文性等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由于寿山石“温润光泽、易于奏刀”的特性,很早就被用作雕刻的材料。1965年,福州市考古工作者在市区北郊五凤山的一座南朝墓中出土两只寿山石猪俑。这说明,寿山石至少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便已被作为雕刻的材料。元代篆刻家以叶蜡石作印材,使寿山石名冠“印石三宝”之首,登上文化大雅之堂。加上明、清帝王将相的百般青睐,寿山石雕成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的文化艺术珍品。

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品类。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寿山石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出现了东门和西门两大流派。

东门派主要集中在福州鼓山后屿一带,该流派主要技法是圆雕,圆雕又称立体雕,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它是寿山石雕最古老、最基本的技法。东门派鼻祖林谦培的圆雕作品多以仙佛人物为题材,造像着重传神,造型颅硕身短,形象比较肥硕,衣纹如行云水、临风飘荡。东门派传人林元珠、郑仁蛟、林友竹等俱是圆雕高手。林元珠还在圆雕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物和山水相结合的“立体雕”,用来表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戏曲情节。郑仁蛟则吸收木雕、牙雕、青石雕的长处,融于寿山雕之中,使其风貌焕然一新。

西门派主要集中在福州洪山一带,该流派以善刻印纽、博古、薄意而名重艺坛,以潘玉茂、潘玉泉为代表的西门派从传统的印钮技法中创造出具有中国画特色的薄意技法,为世人留下许多难得的珍品。后西门派大师林清卿又将薄意艺术推上新的高峰,成为一代薄意大师,人称“西门清”。他吸收中国画艺术精髓,熔雕、画于一炉,以刀代笔,“因材施艺,巧掩瑕疵”“利用石病,反见自然”,开创了独特的艺术境界。

2006年5月,寿山石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寿山石雕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天赐的美石,匠人的巧思,一块寿山石可见山之雄奇、水之秀美、云之空灵、人之飘逸、物之可爱……融合了自然的神秀以及人类的智慧,诉说着时空的旷远以及生命的力量。陈伟凯 摄

寿山石色彩丰富,随着一代代匠人的摸索和创新,雕刻思路不断拓展,利用石材的天然俏色进行创作,被称为“巧雕”“俏雕”或“取巧”,成为寿山石雕刻的显著特色。旧说“一相顶九工”,就是指每块原材料都是一个自我特性的个体,需要艺人根据寿山石的形态以及色彩进行整体构思,尽力善用俏色,力求达到一种整体上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这对工匠们的艺术造诣和雕刻经验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俏色雕刻在福州东西二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兴盛。至今日,各传承流派虽各有绝活,但在对整体性俏色布局构思的追求上毫无分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寿山石雕刻艺术家林飞广纳东西门两派之长,结合浮雕、薄意、圆雕、镂雕、透雕、链雕等技法,以严谨的态度,用手中的刻刀,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美学理念。小至线条的刮磨,大到空间布局,仿佛随心赋形,每一件作品流露的就是艺术家自身的精神写照以及对生命的热情。即便是传统题材,他也总能以敏锐的视角赋予它崭新的审美内涵,用心灵抒写思想自由、真挚、朴素。

对作品的整体性把握也源于他的为学从艺经历。林飞出生于寿山石雕刻艺术世家,其父林亨云、其弟林东,都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或许是得到父亲的真传,19岁就被福建罗源雕刻厂请去当第一任师傅。恢复高考后,先后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广州美术学院学习,系统学习和研究了雕塑理论,其师著名雕塑艺术家梁明诚的“整体”理念,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雕刻工作室里,一个个生命在林飞的小小刻刀下绽放,一件件传世作品在里诞生。陈伟凯 摄

俏色工艺:人物、红旗、岩石根据石色纹理进行取巧。 陈伟凯 摄

创作过程中需因石就刀,根据颜色纹理不断微调。 陈伟凯 摄

别有梓人传,精艺夺天工。 陈伟凯 摄

雕刀下趣味百态。 陈伟凯 摄

近年,林飞创作的3件巨型雕刻作品《古田会议》《井冈山会师》《过雪山》在中国美术馆“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寿山石韵艺术大展”上展出,他很好地利用了原石的色彩肌理进行整体性俏色构思,通过宏大的叙事手法,展现了红军坚韧无畏的英雄气概。

林飞巨型作品《古田会议》,净重约1.1吨,高1.5米,体量创造了寿山石雕刻作品的记录。来源:福建画报

林飞巨型作品《井冈山会师》。来源:福建画报

林飞巨型作品《过雪山》。来源:福建画报

对于寿山石雕这门技艺的传承发展,林飞认为,寿山石雕刻如同赋予寿山石二次生命,雕琢得当则宛如天成,庸者为之则暴殄天物,学艺者最关键的是基本功,包括造型能力、表现能力、文化修养、艺术理论等,这些功夫不是一年两年就能练就的,只有将全面的知识积淀、纯熟的雕刻技法和经年的观察思考相结合,才能将大自然的奇珍和匠人的巧思融为一炉,最大限度地展现寿山石雕刻的美学价值、人文价值。


来源:福建画报
编辑:强婕宁 责编:林真贞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204\/9e7b19c20ed79d8439958a543fc43dac.jpeg","id":"2302650"}] [url] => /p/258459.html [all_pv] => 740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2] => Array ( [0] => 寿山石 [1] => 雕刻 [2] => 林飞 [3] => 陈伟凯 [4] => 寿山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0] => Array ( [relateid] => 155044 [appid] => 1 [pcUrl] => https://www.zohi.tv/p/155044.html [wapUrl] => https://m-fztvapp.zohi.tv/p/155044.html [published_timestamp] => 1588213239 [published] => 1588213239 [pv] => 781 [virtual_pv] => 405 [all_pv] => 781 [title] => 林飞——择一艺 终一生 [has_thumb] => 1 [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004/548be6be459bc57339257955f15ea813.jpg ) [1] => Array ( [relateid] => 151116 [appid] => 1 [pcUrl] => https://www.zohi.tv/p/151116.html [wapUrl] => https://m-fztvapp.zohi.tv/p/151116.html [published_timestamp] => 1585125090 [published] => 1585125090 [pv] => 1715 [virtual_pv] => 441 [all_pv] => 1715 [title] => 汲古得修绠 开怀畅远襟——陈为新寿山石雕刻印象 [has_thumb] => 1 [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003/e57eebd99136efeab1b6d64bd26c3c6d.jpg ) [2] => Array ( [relateid] => 243099 [appid] => 1 [pcUrl] => https://www.zohi.tv/p/243099.html [wapUrl] => https://m-fztvapp.zohi.tv/p/243099.html [published_timestamp] => 1645060254 [published] => 1645060254 [pv] => 119 [virtual_pv] => 478 [all_pv] => 119 [title] => 《福州市寿山石雕刻技艺保护规定》3月1日起实施 [has_thumb] => 1 [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202/52425706be500b678f4dc1419b810678.jpeg ) [3] => Array ( [relateid] => 226188 [appid] => 1 [pcUrl] => https://www.zohi.tv/p/226188.html [wapUrl] => https://m-fztvapp.zohi.tv/p/226188.html [published_timestamp] => 1637745208 [published] => 1637745208 [pv] => 869 [virtual_pv] => 374 [all_pv] => 869 [title] => 福建省第二届篆刻艺术展暨寿山石印钮雕刻邀请展 [has_thumb] => 1 [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111/8d9dbdb691e09788b18f065c47c5f88b.jpeg ) [4] => Array ( [relateid] => 174176 [appid] => 1 [pcUrl] => https://www.zohi.tv/p/174176.html [wapUrl] => https://m-fztvapp.zohi.tv/p/174176.html [published_timestamp] => 1606658112 [published] => 1606658112 [pv] => 1327 [virtual_pv] => 403 [all_pv] => 1327 [title] => 石头纪:我的寿山石雕创作谈 [has_thumb] => 1 [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011/18d072ef28348ee7f253bb6141e3afa3.jpeg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204/9e7b19c20ed79d8439958a543fc43dac.jpeg ) 1

非遗里的闽人智慧 | 珍石本天成 雕琢倚巧思

2022-04-25 08:42   福视悦动  

寿山石颜色变幻多端,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因石施艺、因色取巧,需要进行高难度雕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寿山石雕刻艺术家林飞正在施展巧雕技艺。 陈伟凯 摄

寿山石是中华瑰宝,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作为福州特有的名贵石材,寿山石石质晶莹、脂润,色彩斑斓,色泽亮丽,色界分明,具有稀有性和人文性等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由于寿山石“温润光泽、易于奏刀”的特性,很早就被用作雕刻的材料。1965年,福州市考古工作者在市区北郊五凤山的一座南朝墓中出土两只寿山石猪俑。这说明,寿山石至少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便已被作为雕刻的材料。元代篆刻家以叶蜡石作印材,使寿山石名冠“印石三宝”之首,登上文化大雅之堂。加上明、清帝王将相的百般青睐,寿山石雕成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的文化艺术珍品。

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品类。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寿山石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出现了东门和西门两大流派。

东门派主要集中在福州鼓山后屿一带,该流派主要技法是圆雕,圆雕又称立体雕,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它是寿山石雕最古老、最基本的技法。东门派鼻祖林谦培的圆雕作品多以仙佛人物为题材,造像着重传神,造型颅硕身短,形象比较肥硕,衣纹如行云水、临风飘荡。东门派传人林元珠、郑仁蛟、林友竹等俱是圆雕高手。林元珠还在圆雕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物和山水相结合的“立体雕”,用来表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戏曲情节。郑仁蛟则吸收木雕、牙雕、青石雕的长处,融于寿山雕之中,使其风貌焕然一新。

西门派主要集中在福州洪山一带,该流派以善刻印纽、博古、薄意而名重艺坛,以潘玉茂、潘玉泉为代表的西门派从传统的印钮技法中创造出具有中国画特色的薄意技法,为世人留下许多难得的珍品。后西门派大师林清卿又将薄意艺术推上新的高峰,成为一代薄意大师,人称“西门清”。他吸收中国画艺术精髓,熔雕、画于一炉,以刀代笔,“因材施艺,巧掩瑕疵”“利用石病,反见自然”,开创了独特的艺术境界。

2006年5月,寿山石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寿山石雕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天赐的美石,匠人的巧思,一块寿山石可见山之雄奇、水之秀美、云之空灵、人之飘逸、物之可爱……融合了自然的神秀以及人类的智慧,诉说着时空的旷远以及生命的力量。陈伟凯 摄

寿山石色彩丰富,随着一代代匠人的摸索和创新,雕刻思路不断拓展,利用石材的天然俏色进行创作,被称为“巧雕”“俏雕”或“取巧”,成为寿山石雕刻的显著特色。旧说“一相顶九工”,就是指每块原材料都是一个自我特性的个体,需要艺人根据寿山石的形态以及色彩进行整体构思,尽力善用俏色,力求达到一种整体上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这对工匠们的艺术造诣和雕刻经验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俏色雕刻在福州东西二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兴盛。至今日,各传承流派虽各有绝活,但在对整体性俏色布局构思的追求上毫无分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寿山石雕刻艺术家林飞广纳东西门两派之长,结合浮雕、薄意、圆雕、镂雕、透雕、链雕等技法,以严谨的态度,用手中的刻刀,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美学理念。小至线条的刮磨,大到空间布局,仿佛随心赋形,每一件作品流露的就是艺术家自身的精神写照以及对生命的热情。即便是传统题材,他也总能以敏锐的视角赋予它崭新的审美内涵,用心灵抒写思想自由、真挚、朴素。

对作品的整体性把握也源于他的为学从艺经历。林飞出生于寿山石雕刻艺术世家,其父林亨云、其弟林东,都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或许是得到父亲的真传,19岁就被福建罗源雕刻厂请去当第一任师傅。恢复高考后,先后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广州美术学院学习,系统学习和研究了雕塑理论,其师著名雕塑艺术家梁明诚的“整体”理念,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雕刻工作室里,一个个生命在林飞的小小刻刀下绽放,一件件传世作品在里诞生。陈伟凯 摄

俏色工艺:人物、红旗、岩石根据石色纹理进行取巧。 陈伟凯 摄

创作过程中需因石就刀,根据颜色纹理不断微调。 陈伟凯 摄

别有梓人传,精艺夺天工。 陈伟凯 摄

雕刀下趣味百态。 陈伟凯 摄

近年,林飞创作的3件巨型雕刻作品《古田会议》《井冈山会师》《过雪山》在中国美术馆“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寿山石韵艺术大展”上展出,他很好地利用了原石的色彩肌理进行整体性俏色构思,通过宏大的叙事手法,展现了红军坚韧无畏的英雄气概。

林飞巨型作品《古田会议》,净重约1.1吨,高1.5米,体量创造了寿山石雕刻作品的记录。来源:福建画报

林飞巨型作品《井冈山会师》。来源:福建画报

林飞巨型作品《过雪山》。来源:福建画报

对于寿山石雕这门技艺的传承发展,林飞认为,寿山石雕刻如同赋予寿山石二次生命,雕琢得当则宛如天成,庸者为之则暴殄天物,学艺者最关键的是基本功,包括造型能力、表现能力、文化修养、艺术理论等,这些功夫不是一年两年就能练就的,只有将全面的知识积淀、纯熟的雕刻技法和经年的观察思考相结合,才能将大自然的奇珍和匠人的巧思融为一炉,最大限度地展现寿山石雕刻的美学价值、人文价值。


来源:福建画报
编辑:强婕宁 责编:林真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