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260757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新课标体育运动心率标准高吗?医生:这个强度适合大多数青少年 [editor] => (编辑)翁彬冰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2-05-06 09:34:40 [createdby] => 10022 [createdip] => 112.54.37.33 [published] => 2022-05-06 09:34:45 [publishedby] => 10022 [modified] => 2022-05-06 09:36:15 [modifiedby] => 10022 [up_line_time] => 0 [down_line_time] => 0 [digg] => 0 [pv] => 804 [virtual_pv] => 400 [virtual_digg] => 0 [click_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audit_step]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audit] => 1 [enablecopyright] => 0 [locktime] => 0 [locker] => 0 [sort] => 0 [watermark] => 0 [is_auto_published]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cdv_id] => 018096ff7ed1c0010000322511449e95 [cdv_type] => 1 [content] =>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标准做了界定,提出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每分钟140~160次。这个标准对孩子来说会不会太高?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运动健康门诊副主任医师林建珍表示,这个强度适合大多数青少年,如果孩子的身体比较特殊,比如体能较弱或有基础病等,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过去青少年运动量普遍不足

林建珍介绍,随着体内激素发生变化、学习压力增加等,青少年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障碍。而运动对改善青少年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包括可促进骨骼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近视发生、改善睡眠质量、增强抗挫折能力、增进同学间友爱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11月发布的《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中就指出,青少年每天至少要有60分钟中等到剧烈活动的有氧运动,每周三天做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力量训练,避免久坐。

“但在过去,青少年的运动量普遍不足!”林建珍介绍,根据2020年WHO发布的《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全球趋势:基于298个人群研究、160万参与者的综合分析》显示,全球超过80%的青少年运动量不足,全球每5名青少年中,就有4人运动量不足,且影响健康。

三种方法判断运动强度

如何判断运动强度能否承受?林建珍介绍,普通人群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判断。

一是用心率来计算。人体运动最大强度时的心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判断公式为:最大心率预计值=220-年龄。若达到最大心率的60%至70%,为中等强度,若达到最大心率的70%(不含)至85%,为高强度。“因此,140~160次/分的心率,对于青少年来说,是能接受的中等到高强度。”林建珍表示,这个心率值,对于一般中年人来说,可能就是无法耐受的强度了。

二是用运动形式来看。对于青少年,中等强度运动包括:速度约6公里/小时的快走、13~16公里/小时的骑行、非竞技性的体育基础训练(如游泳、各种球类、武术和跆拳道等)。高强度运动包括至少8公里/小时的慢跑以及约20公里/小时的骑行,还有坡度大的登山和远足、竞技性的体育训练等。

三是用自我疲劳量表(Borg评分)判断。该量表用运动时自我感觉有多用力来打分,6分至8分为“极轻”,19分至20分为“极用力”。心率在140~160次/分,在14分至16分,主观感受从“有点用力”(可流畅对话不能唱歌的呼吸程度)到“用力”(不能流畅对话的呼吸程度)。

林建珍认为,经过锻炼前的热身准备和锻炼后的放松恢复,心率在140~160次/分的锻炼目标,对于大部分健康的青少年来说,属于中等到高强度,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家长可放心并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健康课。对于一些运动不耐受的学生,比如平时较少活动、有基础病,或运动后会出现过于疲劳甚至胸闷、心悸、头晕、哮喘等意外的,要到医院通过心肺运动试验等专业测试排除运动相关风险,制定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翁彬冰 责编:庄颖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description] => [thumb] => [{"url":"\/a\/10001\/202205\/30d7fbd8e8ba92f70c1104954d711580.jpeg","id":"2315817"}] [url] => /p/260757.html [all_pv] => 804 [pages] => 1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福视悦动 ) ) [menu] => 226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article_thumb] => https://www.zohi.tv/a/10001/202205/30d7fbd8e8ba92f70c1104954d711580.jpeg ) 1

新课标体育运动心率标准高吗?医生:这个强度适合大多数青少年

2022-05-06 09:34   福视悦动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标准做了界定,提出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每分钟140~160次。这个标准对孩子来说会不会太高?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运动健康门诊副主任医师林建珍表示,这个强度适合大多数青少年,如果孩子的身体比较特殊,比如体能较弱或有基础病等,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过去青少年运动量普遍不足

林建珍介绍,随着体内激素发生变化、学习压力增加等,青少年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障碍。而运动对改善青少年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包括可促进骨骼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近视发生、改善睡眠质量、增强抗挫折能力、增进同学间友爱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11月发布的《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中就指出,青少年每天至少要有60分钟中等到剧烈活动的有氧运动,每周三天做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力量训练,避免久坐。

“但在过去,青少年的运动量普遍不足!”林建珍介绍,根据2020年WHO发布的《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全球趋势:基于298个人群研究、160万参与者的综合分析》显示,全球超过80%的青少年运动量不足,全球每5名青少年中,就有4人运动量不足,且影响健康。

三种方法判断运动强度

如何判断运动强度能否承受?林建珍介绍,普通人群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判断。

一是用心率来计算。人体运动最大强度时的心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判断公式为:最大心率预计值=220-年龄。若达到最大心率的60%至70%,为中等强度,若达到最大心率的70%(不含)至85%,为高强度。“因此,140~160次/分的心率,对于青少年来说,是能接受的中等到高强度。”林建珍表示,这个心率值,对于一般中年人来说,可能就是无法耐受的强度了。

二是用运动形式来看。对于青少年,中等强度运动包括:速度约6公里/小时的快走、13~16公里/小时的骑行、非竞技性的体育基础训练(如游泳、各种球类、武术和跆拳道等)。高强度运动包括至少8公里/小时的慢跑以及约20公里/小时的骑行,还有坡度大的登山和远足、竞技性的体育训练等。

三是用自我疲劳量表(Borg评分)判断。该量表用运动时自我感觉有多用力来打分,6分至8分为“极轻”,19分至20分为“极用力”。心率在140~160次/分,在14分至16分,主观感受从“有点用力”(可流畅对话不能唱歌的呼吸程度)到“用力”(不能流畅对话的呼吸程度)。

林建珍认为,经过锻炼前的热身准备和锻炼后的放松恢复,心率在140~160次/分的锻炼目标,对于大部分健康的青少年来说,属于中等到高强度,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家长可放心并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健康课。对于一些运动不耐受的学生,比如平时较少活动、有基础病,或运动后会出现过于疲劳甚至胸闷、心悸、头晕、哮喘等意外的,要到医院通过心肺运动试验等专业测试排除运动相关风险,制定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翁彬冰 责编:庄颖